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大漠草原各部反应(2) (第4/6页)
无论如何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骏马!因此,步兵打骑兵都是“送人头”,除非所有步兵身穿重甲持长刀大斧。 唐朝的“陌刀队”是“骑马的重装步兵”,也是唐朝专门用来克制游牧骑兵的“杀手锏”,因为“陌刀队”身穿“明光铠”能轻易抵挡弓箭射击,但手中的“陌刀”却能轻松将迎面冲来的骑兵剁碎掉,如墙而进,所向披靡。 正因唐朝中期以前有这么一支战力恐怖的“豪华步兵”,让唐朝在攻灭西突厥,威震吐蕃,阻挡阿拉伯人东进,独霸中亚时游刃有余。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因国力衰微,没钱供养边军,导致“陌刀队”被解散。 不过,此次蒙古大军南下后发现大同城戒备森严,所以决定寻找战机。最后,蒙古兵发现大同西侧的防御较弱,于是集中全力进攻西侧防线。就这样,“应州之役”爆发了。明武宗也如愿以偿地可以打仗了。 明朝的“九边”关隘众多,但不可能处处设防。故按照后世明史专家李洵教授的说法,“应州”其实是一个诱饵,是武宗故意放蒙古军进来的“口袋阵”,这说明明武宗是一个懂得用兵之道的君王,而非纨绔子弟。 蒙古军深入山西大同境内孤立无援,若大同城守军再断其后路,则蒙古军易被夹击。按照《明史》和《武宗实录》所说,蒙古军逼近应州之后,大同城的总兵王勋立刻率军南下,和蒙古军进行野战,结果双方死伤惨重。由于王勋亲自上阵杀敌,因此让明军士气大振,最终迫使蒙古军只得继续向应州方向败退。 第二天,双方再战于应州城北,蒙古军包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