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47章:大漠草原各部反应(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大漠草原各部反应(2) (第5/6页)

了王勋的军队,王勋军队不得入应州,只得原地防御,等待援兵。继而大雾,蒙军撤围,王勋才得以化险为夷。

    王勋力战蒙军,拖住了蒙军的步伐,而武宗在阳和立刻进行战略调整,急调应州城附近城池的守军四面合围盟军,但因明军人数不足,而蒙军兵力占优,故明军反而陷入了被分蒙古军割包围的危险境地中。

    这时,明武宗得知消息后万分紧张,决心亲赴应州主持大局。皇帝的到来,使明军士气大振,且明军各部山呼万岁,喊声震天,皆力敌死战,被蒙古骑兵分割的明军遂合兵一处,摆脱了被逐个击破的威胁。

    合兵后的明军和蒙军大战不分胜负,但因蒙军没有物资补给,故只得向朔州方向撤退,而武宗则率领大军继续追赶。后来因天气原因,远处大雾弥漫,武宗不敢轻敌冒进,也撤回大同,“应州之役”结束了。

    对于“应州之役”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按照后世清朝人的说法,应州一战,明军杀敌16人,但牺牲52人,重伤563人,如此之战能叫大捷?

    可是,按照后世学者李洵教授的《正德皇帝大传》考证,“应州”一战,明、蒙双方大规模交战至少6次,特别是武宗参战之后,明、蒙当天大战足足12个小时,而蒙古骑兵人数多达五万却仍依旧败退了。

    《武宗实录》中也说,“应州之战”惨烈到皇帝的战车都要沦陷的地步。因此,这么激烈的大混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没有八万也接近十万,怎么可能只杀敌16人?由此可见,后世满清一直在试图摸黑前朝。

    从“应州之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