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5/12页)
部都安心种地。 我带人上门劝说,提前支付工资,这才招募一批人。 我又从自贡府刑局调来一批轻刑劳改犯,补上工人的缺口。” 苏河也了解大明贱籍的苦难,乐户和匠户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贱籍的人,过的普遍比普通百姓还要惨。 驴车来到盐业公司的大门前。 这里有很多骡车和马车,他们等待运输食盐。 苏河下车走进盐业公司,他看到自流井周边,有很多用水泥修建的池子。 好几个高低不同的池子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池子。 池子之间具有高度差,能让不同浓度的盐卤,汇聚到一起。 苏河看着这些晒盐池。 最高的池子,里面是刚从自流井汲取出来,较为清澈的盐卤。 盐卤经过几天的晾晒,水分大部分蒸发,变成更高浓度的盐卤。 工人抽掉池子之间的挡板,高浓度盐卤,流向较低的池子。 挡板在重新插上,工人拎着木桶,给最上层池子中倒入刚从盐井汲取上来的盐卤。 最低的池子,已经十分粘稠,经过几天晾晒,食盐就会析出来。 苏河看到有的晒盐池,池水已经干涸,里面全是白色的食盐。 工人用木铲,铲起食盐,把它们装入麻袋中,这就是可以直接贩卖的食盐。 井盐颜色接近雪白,杂质非常少。 不像海盐杂质多,色泽偏黄,味道发苦。 姜之鱼高兴的介绍道:“苏统领,只靠我们的自流井产出的食盐,就能满足整个四川百姓的基本需求。 加上贡井,我们不只能满足自己,还能向外销售食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