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65章: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5章: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 (第3/8页)

裹涂,入堵涡中鹅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琳涡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这是用高温加热的物理方法分离合金成分并提纯之。

    在谈到水银和硫磺升炼朱砂(即硫化汞)时,“宋应星”指出:“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这增多部分是“借硫质而生”。

    对这些金属和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化合方法的分析,说“明宋应星”对大量的化学反应已十分关注,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成份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成份之间的关系,具有“质量守恒”的思想。“质量守恒”是指在任何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物质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化学”这一学科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质量守恒”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才由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燃烧过程中确立下来。但是,这已经是西元18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然而,“宋应星”最早在对金、银进行分离的方法分析中,在硫化汞的制取过程中,早就窥测到了这种物质运动的深邃奥秘,虽认识程度不及后者能提出完整的“质量守恒定律”,但毕竟比后者早了一百多年!

    “宋应星”对于那些鬼怪、迷信之说给予坚决驳斥,主张对事物的考察要用“试见”和“试验”的方法。

    如他对麦子的开花就进行过仔细观察,作出了“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的科学结论。而对未经自己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宋应星”往往持谨慎保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