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节 (第2/6页)
内部的技术探讨论坛吧。”施耐德没有强行解释,而是快速的关掉了刚才的动画演示,在电脑上进入到公司专门用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的论坛上。 果不其然,里面全是在讨论这个话题的帖子。 尤其是一个名为华夏新光刻技术可能性讨论的综合帖,相关的讨论数已经有3000多条。 一点开就是最新的发言。 “刚刚重新修改参数跑过了,可惜论文里没有详细描述元件库,但计算机给出的结果跟论文数据相差不大,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需要更详细的参数才能判定。” “别想了,如果这是真的,华夏人不可能给出更详尽的数据了。” “有没有可能,这真就是通过理论推导?毕竟之前从没听到过相关消息。要知道这样一个浩大的设计跟工程,可是有太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每一项解决方案都能写成专利,但我刚才在专利库中搜索过了,并没有找到相关任何技术信息。” “我也希望这只是个理论,但怎么解释那些几乎无法作假的数据跟那套控制系统?” “对啊,所有数据我们都已经多次验证了,而且我相信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人验证过了。如果是荒谬的结果,根本不可能发表。” “有一种可能,消息是一直封锁的。华夏人根本不打算通过专利的方式来保护,直到现在实验室已经快要验证成功了,才把论文发出来。” “提示一下众位,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个数学家,就是提出了群论耦合因果框架的那个数学家。而且论文有且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按照一般情况,这类论文的作者名单即便比摘要还长,我都丝毫不感觉奇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