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第2/4页)
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接受高氏投降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明国就会同意高氏投降,并给予其相应的利益。 实力决定着命运。 所以,高方悍然发动了第二次大理战争。 这是一场决定高氏生死的战争,高方几乎调集了所有能上阵的“士兵”,全力一战。 在第一次澜沧江战役中。高氏叛军仰仗徐守仁的数千军情院潜伏人员,给段氏朝廷军全力一击。由此实力的此消彼长,甚至连士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高方手中掌握的大理常备军并不多,六万常备军,在高方控制下的不过二万人。 数月前。第一场战争中,这支军队已经消耗近半,也就是说,高方手中的正规军,不过一万余人。 但这次战争发动时,高方竟组织起了六万大军,对外号称十万。 可想而知,高方的军队渗杂着多少的水份。 这六万军队中,除去一万多的正规军。有一万是来自永昌、丽水两镇节度的府兵,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澜沧江以西各部落的私兵,可就算如此。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人。 其余的三万人,那就是一些刚刚洗干净脚的农夫。 这样的“士兵”,呐喊助威擅长,真要上了阵,除了拖正规军后腿,别的什么都不会干。 如果战场形势大好。这些人或许也会一窝蜂地跟着冲锋,但若是战场形势不利。那就如鸟兽散,甚至引起踩踏,反而冲乱正规军的阵形。 高方是军旅出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