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8章 大明反应(上) (第1/8页)
崇祯八年十二月三日。 杨嗣昌在怡红楼,接受朋友陈新甲的宴请。 “杨尚书,圣上钦点你为兵部尚书。 温体仁眼看着要倒台,内阁肯定会大换血,到时候杨尚书圣眷正隆,肯定能入阁。” 杨嗣昌听着陈新甲的夸奖,他想着现在朝廷的局势。 朝廷暗中与建奴议和,宁锦防线不用投入太大的银两维持。 但山西河南等地,防范黄衣贼和闯贼,还需要大笔银两维持军队。 南方士绅集体抗税,北方又多天灾,朝廷对地方掌控力减弱,收不到多少钱。 朝廷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开始逼迫大臣和勋贵捐钱,还停了大明宗室的俸禄。 皇五子朱慈【火真】突然暴死,坊间传闻崇祯皇帝无道,灾害应在他儿子身上。 杨嗣昌看得清楚,这就是哪个利益受损的势力恐吓崇祯皇帝。 紫禁城就是一座大筛子,里面的势力错综复杂。 崇祯皇帝根本没办法掌控紫禁城。 天启皇帝死的不明不白,大明好很多皇帝和皇子,死的不明不白。 崇祯皇帝只能停止劝捐,朝廷又收不上来税,每天打仗还花费颇多,大明朝廷直接破产。 这就是崇祯皇帝,派遣他去与后金议和的原因。 游牧民族,只是要一些财产珠宝、奴隶女人,很容易就能满足他们。 黄衣贼那可是要老朱家的大明江山,要士绅的命根子。 大明朝廷对待黄衣贼的主和派,只想拖延决战的时间,也没有人敢提出与黄衣贼议和。 崇祯皇帝对国库空虚无能为力,只能把压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