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_第320章 新朝制度(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 新朝制度(三) (第1/9页)

    苏河端了一杯桌子上的茶水,他润了润喉咙,道:

    “科举制度是王朝的基石之一,必须要慎重对待。

    经过这几年科举的经验总结,能明显发现。

    科举的重点,不应该放在四书五经上。

    科举是为国选才,选择能治国安邦的人才。

    科举的考题,今后要重实践、重能力、轻经义。

    儒家经典,已经被宋明两朝的士子写尽了。

    一些士子精通经义,但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却一窍不通。

    五谷不分,只懂之乎者也。

    我记得第一届科举有几名进士,至今都没有在国子监毕业。

    今后科举的经义考试,考诸子百家经典,以华夏典故和文化为考题。

    只需要选拔出,熟知经典的考生,不需要考题太深奥。

    科举的重点考察方向,策论和能力。

    策论,考察士子对治国理政的理解。

    能力,根据考生的具体科目,考察他的能力。

    报进士科,考察士子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是各府县施政遇到的经典问题。

    报律法科,就考察法律条目和断桉。

    报数学科,就考察数学知识。

    科举各科时间错开,士子可以报多个科目,分别进行排名录取。

    一个人只占一个进士名额,有士子所有科目都榜上有名,他也只占一个进士名额。

    科举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一共录取150名进士。

    由皇帝和内阁决定,各科录取进士的名额分配。

    新科进士,进入国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