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事故不断的科举 (第6/8页)
听调解的人,全部迁移到其他省份,主要以西北省份为主。 这些移民,普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读书人也以穷书生为主。 他们大多数只会四书五经,考上进士的人极少。 两广地区考上的士子多,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两广读书人第一次参加科举,科举内容还非常务实。 直接把之前被大明遗漏的人才选拔出来。 他们都是精英,学习能力非常强,也知道向哪个方向用功。 不用学习所有科目,只要把数学、科学和法律这三门分数最高的科目学好,对有准备的聪明人不难。 科学考试,考题不会太深入,大部分都考察一些常识。 比如法律这门,哪怕背不下《秦王律》,只是不能拿满分。 记下经典的法条,考个八十分不难。 一百分的试卷,主要科目都考八十分,其他科目及格,肯定能中进士。 郑子良神情一震,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我竟然是状元,真的没想到。” 郑子良极为高兴,他是献出广州城的组织者。 当时钦差已经明确说明,只要考中进士,授官时他会获得优待。 “这不公平,一定是科举舞弊。” 一名云南落榜的士子,看到公布出来的考生籍贯,他愤怒的大吼道。 “凭什么汉中和广东的进士那么多。 这两个地方,总数不到考生的十分之一,他们就占了三分之一的进士名额。” 更多的落榜士子发出了怒吼。 这些士子考前经历过泄题风波,他们神情已经紧绷,对这届科举已经不太信任。 又有人直接指出,科举选拔人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