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 (第3/4页)
自有妇,昭昭心中自有君。” 沈策得此答复后,静坐良久,不再寻她。 柴桑因此有了夜市。 不久,夜市闻名南境,文人传颂,日落后的柴桑就是人间仙境。 城内高楼,水上走廊,街道屋檐下,灯火长明。昭昭喜欢赏灯,沈策下令,家家户户掌灯。灯胜于邻里的,皆有赏。 沈家军镇守,柴桑成了中土唯一不会有叛乱、繁华安乐之地。 不到半年,就被文人描述为:堆金积玉城,富贵人间境。 在沈策令下,柴桑挖渠引流,布下纵横水网。水上画舫是最亮眼的一景。 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中自大的一艘,那是属于沈昭昭的。常在日落后,她和沈策登船,一游就是整晚。有时昭昭会邀才子上船,她和沈策一起同人谈古论今。凡登过那艘船的,都会官运亨通,或是诗作画作自此扬名。 “南境有两位擅舞佳人,其一在都城,已封妃;其二在武陵郡,”一条小巷子里,在灯下舀酒的人,把手中的竹筒递给一位青衣儒生,“但来了柴桑,我要告诉郎君,我们南境最擅舞的人其实姓沈。” 那人又递竹筒给另一位少女:“郡王禁人谈他胞妹。不然啊,沈氏昭昭早名扬中土了。” 竹筒被儒生接过,塞到少女手里,卖酒人才知少女眼有疾。 “我哥哥就是慕名来见沈昭昭的,”少女问身旁俊朗儒生,“是吗?哥?” “是,慕名已久。” “那你们去水畔,在廊下等,运气好能见一画舫。舫上都是兵卒,灯笼皆为全红,不见女子侑宴。那便是沈家画舫了。” “为何灯笼皆为全红,就是沈家的?”她倒从未注意过。他不像会下令禁百姓用红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