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三章:这能当半艘船了吧? (第2/5页)
的时候总是刚开始的时候最吃力,一旦走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吃力感消散的代价就是继续被叫停,然后再各自加装五袋水泥。 至此,两辆车上已经装满了二十袋水泥,虽然车上仍有空位,足可以再装下几十袋的水泥,但是很可惜,这已经到了马匹的极限。 即便是有铁轨作为辅助,那匹马也难以承受如此的重量,起步就是很难,然后接下来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难。 但即便如此,现场的测试情况也依旧打破了李勣对于马匹的认知。 要知道,古代的运输讲究的可不是能拉多少拉多少,能装多少装多少。 受制于马匹等牲畜的拉力,马车往往都是装不满的,若是运输粮食,一台马车最多也就装个十袋,再多的话,要么就是拉不动,要么就是加马,或者来几个人跟在后面推着。 想眼前这种一人坐在车前面控制着马匹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也不会出现的,与其多拉一个人,倒不如多拉一袋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往边境运粮,会有十不存一的说法,拉的本来就不多,路途还远,普通的方式根本就不划算。 “陛下,一匹马最多可拉动两辆车,四十袋水泥,加上两辆车子的自重,大约也就是六十石左右的重量。您看是进行耐力测试?还是换单马单车,或者双马测试?”负责铁路研制项目的是老熟人韩方,这个几年前第一次科考被选中的家伙,也是水车的制造研究者。 当初韩方并没有跟随自己一同去北边,但是留下来之后,韩方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排除异己,任何时代都不会有所中断,韩方也同样遭遇了这个问题。 就在韩方快要坚持不住,打算辞官,犹豫着是回家还是北上找齐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