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_第二四七章:平灾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七章:平灾策 (第4/6页)

甚至更久,不知多少人盼着这一天盼了多少年了都,他们若能无私奉献,也就没有灾年这一说了。”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样的道理。

    地主们平时积攒粮食,等到灾年的时候借给百姓,到期以后还不回来,家中又没有值钱的东西,只能将永业田以白菜价抵给地主。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往往遇到一个灾年,百姓手中的永业田几乎没有了,而地主手中的田产至少也能增加一倍,甚至更多。

    不过为了可以长久的撸羊毛,地主们也并不会以特别离谱的价格去收走百姓手中的耕地。

    黄世仁那种类型的地主,在这个年代毕竟只是少数。

    大多数地主与各地百姓之间的关系都很不错,偶尔的也经常会施粮给百姓,所以地主在这里,威望还是很高的。

    若是强取,莫说是地主们不愿意,怕是连百姓也不会愿意。

    在这个年代,流民的产生只会有三种原因,一是战乱,二是地主家也没有粮食了,三是百姓借不起粮食。

    除了这三种以外,基本不可能产生流民。

    “借!跟地主借粮!”敬播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做主的,柴绍既然问起,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至于采纳与否,敬播可从未将李元吉那句必要之时,可以自己的主意为准放在心上。

    “官府可立字据为准,来年以税收来偿还,若有必要,甚至可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