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三章:乐极生悲了吧? (第2/6页)
收,是除了啤酒作坊以外,城中所有商铺应该缴纳的税额。 也就是说,仅仅开放了半个夜晚的泾阳县,其消费能力竟然是白天的两倍。 而在此之前,随着啤酒作坊的建立,泾阳经济的回暖,泾阳县的税收巅峰曾经达到过一个月一百三十贯,而现在,距离创造历史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数字竟然疯长到了将近四百贯。 如果能够保持下去,一年就是五千贯的税收。 单看数字的话,的确不多,但这时代是以钱作为单位的,那么换算成五千万钱呢? 要知道,改制以前,泾阳全县全年的预算才不过二百多贯,就算是改制以后,全年预算也不过五百多贯。 也就是说,上缴朝廷以后,泾阳少说也能留下两千贯左右,而两千贯,省着点用,足以他们支撑四五年的时间。 还是那句话,税收不会作假。 因为现在采取的是入城收税制,而非单一的利润收税制,只要商家选择了购进货物,商队在入城的时候会先进行交税,这个是商队自己的税。 货物卖给了谁,卖了多少钱,都要清清楚楚的登记纳税。 而店家在购进下一批货的时候,必须要将上一批货物的税额给交了,为了控制物价,每件商品卖多少钱,这个是有规定的,上下可以稍微浮动,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而纳税则是按照此商品的规定限额进行纳税。 只不过商家缴纳的是毛利税,即这批货物除去货物成本之后的差价纳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