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_山海经想法系列之番外:上古帝王的套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想法系列之番外:上古帝王的套路 (第9/24页)

“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

    这段比较复杂,其实意思很简单:大禹推荐伯益继位,却都任命自己儿子夏启的人为官吏。到了快死时,禹说夏启不足以担当天下,于是传位给了伯益。结果满朝文武都是夏启的人,夏启直接带着党羽攻杀伯益,夺取了天下。于是天下都流传大禹的大德行,说他传位给伯益。之所以最后夏启继位,是因为夏启自己去夺来的天下,违背了禹的意思,不是大禹的过错。

    现在燕王您把国家禅让给丞相,但满朝文武都是太子的人,就是表面传位给丞相,实际上还是太子的。

    燕王哙一听,完美!

    于是照做了,到了老的时候,以年迈让位给了丞相,然后结果我也说了。

    丞相子之,坦然受之!继承大统!

    燕王哙人傻了……

    不过没关系!还有双保险!太子上!

    太子造反,兵败……

    燕王哙彻底懵了。

    至此玩脱了,最后是齐国趁势而入,几乎灭了燕国,虽然扶植了燕王哙的小儿子继位,但燕国之后根本在齐国面前抬不起头来,沦为附庸,毫无自主权,名存实亡,直到苏秦……扯远了。

    总之燕王哙之所以会失败,其实是丞相子之的算计。

    丞相非常了解燕王哙,投其所好,本就已经权倾朝野。他能坐上丞相之位,就是燕王哙觉得他也是有大德行的人物,丞相这个人也很会作秀。

    燕国很多看似是太子的人,其实暗中都是丞相的人。

    那两个出主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