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风波起 (第2/7页)
没办法,主要是华夏本土不出高头大马,咱们说的高头大马一般指的是西域进口的大宛马,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汗血宝马。 不过这进口路途过于漫长,而且每次进口一次,消耗颇大,上位者就想能不能利用大宛马与本地马杂交出优良品种,开始还不错,能培育出中间品种,但是由于数量上的差异,大宛马过于少,导致几代过后,这种中间马的后代,直接返祖,又成了低矮的本地马。 于是经过引种-杂交-改良-返祖-消失的曲折过程,最后也没把中国马的品种改良过来。 当然了,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在宋代本来在育种界有一点突破的表现,那就是宋人符颜卿曾经试图利用回交的手法,加强马匹后代的亲族特性,结果却发生了一点事故。 这个故事是宋朝诗人散文家王禹偁记录下来的。 说北宋初年有一将领叫做符颜卿喜欢养马,他府中有善于培育良马的人,为了保持良马的优良特性,养马人使母马在生下小马后,希望小马与母马再进行繁殖,强化一下母马良马的特性,结果这一企图被两只马察觉了,然后二马自杀而死。 于是当时社会就抨击这一现象,言说:礼称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夫马本兽也,古圣人调伏而策御之,故曰伏牛马是也!是马也兽其身而人其心乎? 这句话记载于王禹偁的《小畜集》卷十四《记马》,大意是禽兽不懂礼仪,才会父子共妻子,现在马都这样了,人还能不要廉耻吗? 于是这一行为被彻底杜绝了,甚至算是离经叛道,于是这种现代比较科学的育种方式直接被抛弃了,导致良马愈发留种困难,至于到了元代,更不用说了,蒙古的马都是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