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国师 第672节 (第9/9页)

不到这一点。

    张宇初的观点就是认为人之有欲无可非议,正如喜怒哀乐之情不是恶一样,欲同样不是恶,也不可根除,这就相当于你不能为了“非礼勿视”把自己双目给挖了似的。

    眼见正方避战,开始回避话题,反方辩手们顿时气势为之一振。

    高逊志乘胜追击道:“存天理,灭人欲,明道先生(程颢)有言: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实际上,自北宋开始,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成为当时思想家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宋代天理人欲之辨发端于张载,成立于二程,至朱熹而集大成,在这个命题上,二程是高度统一的,他们都把“理”或“天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把它视为宇宙的根本原则。

    胡俨亦是振奋出声:“不是天理,便是私欲!无人欲即皆天理,所谓‘欲与喜怒哀乐,皆性之所有者’大谬矣!君子慎独,陈明本心,便是要去喜怒哀乐于己身,人欲有何不可去除?”

    王允绳这时候也跟着帮衬道:“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是天理之件数,故此,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显道心。”

    说罢,王允绳还瞪了一眼汪与立。

    看看,这才叫理学偏右的攻击性。

    什么“好荣恶辱、好利恶害,固然是君子小人所同”.看看你师道先生说的是什么话?这是我辈卫道士能说出来的?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才是正道。

    显然在理学极端保守派的观点看来,天理和人欲是高度对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