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8 (第2/4页)
这都是襄国公的主意,和我无关。你说襄国公根本没表态, 我为什么要把衣长安弄死(保住)?因为我去见襄国公的时, 他说话时带了一股杀气(和气)啊!襄国公暗示我了,懂不? 暗没暗示的,只有衣飞石和他才知道。 他说暗示了,衣飞石说没暗示,大家都有嘴, 谁说了算真话? 衣飞石在朝地位举足重轻,谢洛则占着一个亲贵, 真要说谁的证词可信一些, 那当然还得算衣飞石。问题是, 涉及到衣长安的问题,衣飞石不管做哪种处置都是很可能、很能说服人的—— 世人皆知,襄国公从不营私内庇,襄国公府可谓是油盐不进,若他老人家欲杀衣长安以正国法,那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退一步想,衣长安是衣飞石的亲侄儿,襄国公如若念着早逝的兄长,心生不忍,存了一点儿私心,想要让衣长安活下来,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这世道并没有法律至上的观念,讲究的是天理人情。徇私固然不对,若遇见襄国公这样身负灭陈之功的勋臣犯了错,多数人也会默默地念叨一句,哎,能理解的,情有可原,毕竟是亲侄儿么。 所以,无论衣飞石做任何“决定”,似乎都是可能的。 谢洛利用的就是这一点儿常理和人之常情。 既然没有人能肯定衣飞石的心思和做法,那么,只要衣飞石让他进了门,他就从皇帝扔给他的圈套里顺利脱困了。 “小聪明。” 衣飞石也明白其中的无赖之处。不过,和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