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三十二章、风起云行 (第5/7页)
点了点头:“那好,我带骨干力量离开,你留守此地,凡事警惕。二老板所说若不实,我们还能留一处接应基地。若真有人来围剿,你可避入附近的冲山隐匿,我们早有预案。” ……安佐杰从江西出发赶往四川,他入川的这一天,游方到达了通江县,这一路最多的感叹就是三个字——蜀道难。 故地方志称通江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远迤逦之荆吴。此地北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之势,西与剑门古蜀道相接,是典型的切割中山与岩溶交错分布的地貌,处于大巴山南麓,地势从南向北逐渐走高。从巴中入通江,公路穿行在千岩万壑谷道之中,只见夹道群峰壁立千仞,不时迎面而来又闪身而去。wap..OrG 这里的山势最大的特点就是切割极深,山与山之间的沟壑宛如刀削斧劈而出,落差极大,从数百米到超过千米的深壑随处可见。山间大多有溪流,多孔隙与断层,水流时断时续时显时隐。当地有一种老说法形容这种地貌,两个人可以在两座山上面对面喊话聊天,彼此还能扔个东西接住,但想握个手的话恐怕得走半个月。 说的虽然夸张但也形象,因为绝壁深壑根本无路可行,要想从深山中走到对面去,在古代那种交通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确实很艰难,步行不知得绕多少险路。这种地形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也有,但黄土高原的类似地貌是雨水或风蚀切割黄土形成,而这里是因为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皱褶断裂,加上亿万年来的水流冲蚀而成。 应感叹人力所创造的奇迹,如今在这艰险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