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不受控制的黄河 (第3/4页)
一切还得遵循商业的逻辑来。 北方的速度慢一点也只能慢一点了,揠苗助长这事,玩的不好,很可能就此崩盘了。 本以为让北方按照其自由的规律发展就无事了,最多赵桓耐着性子,多忍忍,好歹也不用再打仗了,百姓们可以休养生息。 但没有想到,现实就是这么残忍,偏偏不让赵桓睡好觉。 进入六月份的时候,随着气温上升,黄河一带出现连续的大到暴雨。 而且,今年,黄河的水位比以往的每一年都要高。 才六月中旬,就已经有冲到岸边的趋势,并且水势还在继续上涨。 黄河原本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但在历史上,到了宋朝,成了名副其实的“害河”。 宋史中,几乎每两到三年,黄河就会泛滥一次。 泛滥一次主要对中下游造成伤害,且伤害的程度不亚于战乱所带来的打击。 就说八十年前(1051年),黄河在馆陶县郭固决口,黄河改道南流的趋势。 这时河北转运使李仲昌提议堵塞商胡北流河道,恢复横陇故道。 结果引黄河水入横陇故道的当晚,水流宣泄不及再次决口,河北数千里一片汪洋,百姓死伤无数。 九年后,黄河在魏县第六埽决口,黄河分流入海,北流至天津,东流至山东无棣。 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士大夫们形成两派意见。 一派主张继续北流,加固河道;另一派主张东流入海。 此时东流河道多有淤塞,但后者反对北流的理由是黄河北流会流入辽国境内,辽国大军可能会逆黄河而上,直达汴梁,军事上不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