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_第四百一十四章不战而灭人之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不战而灭人之国 (第2/4页)

 这份漂亮的汇报最后给了皇帝一个满意的答复靖康六年,朝廷总收8亿贯。

    比靖康元年的8千万贯要增了10倍!

    而这个数字还不能如此简单来算,靖康元年的大宋朝廷收入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无论是农税还是商税,都有诸多杂税在里面。

    新的税制,虽说商税大大提高,但商人的收入水平普通都提高了。

    虽说大宋的西北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事,但朝堂上的相公们却兴致勃勃。

    从未有哪朝哪代,像现在的大宋这样,拥有海量的财富。

    并且,这样的财富,还在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发展下,多方共同受益。

    最令皇帝兴奋的是,大宋第一代的公路系统修建完毕。

    以东京城为中心,辐射杭州府、京兆府和幽州府,这被皇帝自己定义为大宋第一代公路系统。

    无论是商贸成本,还是战时的动员成本,都大大减小。

    最后,皇帝从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判断出如今大宋的商业活力。

    交子已经开始在广南东路、成都府和夔州使用。

    这意味着,大宋的商贸,正在融为一体。

    传统的地域限制正在被打破,运输系统的空前发达,催动了商业的蓬勃发展。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商业行为是,靖康六年年末横空出世的红薯种植。

    在靖康六年冬月的时候,政事堂就已经将红薯的种植任务下发到了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和交州路,这三个气候温暖的地方。

    转眼,在二月杏花开的季节,大批量红薯从南方往北运输,涌进了江南,北上到京畿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