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_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乱(五千字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乱(五千字大章) (第6/9页)

或到京畿路。

    具体的方案则是,朝廷的公田放开对京东路和河北路籍贯的低价售卖。

    而在京畿路和江南东路、荆湖路一带,朝廷的艺造局针对此次受灾,也增加的招募人数。

    总的指导方式就是通过释放资源,增加社会就业,来疏导灾民的南迁,给河北路和京东路的社会减少压力。

    事实上,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因为黄泛区的形成,赵桓也不得不开始减少对黄河下游两边的经济建设投入。

    并且引导百姓西迁或者南迁,是朝廷需要持续做的一件事。

    那京东路和河北路南边难道就放弃不管了吗?

    虽然是黄泛区,但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良田。

    现在的大宋连第一次工业革命都没有正式进入,不可能修建起像后世那样的三峡大坝,所以,洪水再次来临,依然是要人来去治理。

    唯一能做的是寻找根源。

    黄河自从宋朝开始不安分,是因为上游沙化非常明显。

    华夏自西周开始,核心地区是关中和中原一带。

    尤其是关中,长安被历朝历代作为首都。

    华夏古代的建筑皆为木制建筑,需要的是大量的木头。

    例如阿房宫,例如大明宫。

    这一千多年的开采,关中地带的植被明显受到了破坏,上游河岸被冲刷进入黄河,泥沙随着河流不断下来,积累起来,抬高了河床。

    同时也造成河道拥堵,造成中下游的水患。

    赵桓打算成立一个司,专门在黄河上游种植草木,严禁那里地植被的开采。

    这种事情不能再拖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