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江陵府的浪涛(七千字,求订阅 (第4/12页)
廷就规定拖运队伍必须以正规的商社形式存在,并且要按照正规的手续缴税。 为了弥补地方官府的运力不足,朝廷也推出了各种政策,有意扶持民间的拖运队伍。 而汪荃,就是借机发家的江陵府富商之一。 汪荃是靖康新政下的一个典型,如果有史学家要翻开靖康新政的种种去写一篇恢弘的史诗,要写的有血有rou,是离不开汪荃这种时代典型的。 他原本是江陵府纪南镇上的一个叫仁义社的大当家。 在宋代,民间是有很多社团的。 后世的日本,许多称呼都是从宋代借鉴过去,例如某某社。 而这个仁义社,只是小地方的一个典型。 靖康三年的时候,因为韩世忠和秦桧在河北路剿匪,惊动天下山贼匪徒,朝廷借势在各地掀起了一阵剿匪的行动。 那一年,不少如仁义社这一类的社团都改弦更张,与当地的官府开始合作。 因为地处江北要地,楚国旧都所在,纪南镇有大量的人口,劳动力廉价。 汪荃的拖运队很快组建起来,跟着朝廷新政大赚了一笔,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将渡过的生意也拿下来了,俨然在江陵府变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因为肯卖力,汪荃还被江陵府转运使贺远山接见过一次。 此后,即便是朱青的粮食要经过江陵府,也必须得由汪荃的拖运队来运输。 汪荃这几年做的事,都被人写下来,此时,便放在皇帝的御案前。 另一张纸上还写了另一个人的。 这个人叫周其,只是周家村一个很普通的人,在渡口扛货扛了两年,积攒了一些钱,今年年后刚娶完老婆,但却被人砍死在渡过上。 听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