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_第二百一十九章 各种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 各种选择 (第5/5页)

太人初到西南时也是谨小慎微小心不和当地人发生冲突。而由于在人员的筛选上多为中、高技术员和有文化素质的犹太人,这些人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就是缺稀的人才加以敬重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在各地饱受种族歧视的犹太人们心中得到了很大的宽慰。

    而且当时的西南政府还同意他们自己出资修建教堂,在工作生活上由于西南缺乏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原住民也并不因为他们过来抢饭碗而对他们报以恶向,也不会因为是不同皮肤和语种就哄抬物价牟取暴利,这使得感受到平稳生活的犹太人们很快地便将这片土地视为了自己第二故乡。

    “迪夫,我并不反对你在这里投资建厂,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很聪明,他们向我们开放生产类的项目就是看中了我们和他们一样艰苦创业和聪明的经商头脑,但是生产类的项目一旦投入就相当于将我们自己捆绑在了这里,钱——我们可以拿走,但是这里创建的基业——我们带不走。如果中国人一旦未来对我们向德国人那样”老人所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睿智的大脑让他必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父亲,其实和您一样,我原本也有这样的念头,但是父亲请看。”迪夫递过来一份人民日报报纸,报纸的头版是段国学参观一处犹太人投资兴建的工厂时的照片,而标题下,段国学以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承认,作为经济改革建设的一个试验,虽然并不清楚这样做会给未来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但是在段国学执政的期间,段国学承诺二十年的改革措施不会发生变化,而且二十年后,如果这种经济改革进行良好的话,将再继续30年。

    “如果是他出面承诺的话,也许我们可以相信他。”老人看着报纸照片中段国学那充满笑容和鼓励的神态,喃喃自语地说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