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第2/3页)
说几百人,便是一千人也坐得下,虽位置偏些,但更清净,也不必搬什么书椅,就是去内务府搬些坐垫,席地而坐便是了。 于是乌泱泱的一堆人便赶去武校场,在后宫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非但嫔妃们隔着宫门纷纷看热闹,连嫌少出门的太后都撑着身子出来瞅了一眼。 武校场 宫女们自发站了几排,慧安现在最前面,一旁是承乾宫的大宫女春夏和秋冬,春夏拿着打更的铜锣,时不时敲一声维持秩序,秋冬则是坐在小桌子上,提着笔准备给前来领钱的小宫女们登记,倒不是她想给这些学生们“入学籍”,而是人太多,她怕有人起了坏心眼,领了钱又站回到队伍里面再领一遍。 一旁的太监则是提着一个厚厚的银袋子,里面都是一百个铜子穿绳成的一串铜钱们,他提着甚至有些吃力。 不过,在发钱之前,更重要的自然是慧安公主出来讲话,慧安公主说,这叫现场出征前鼓舞士气。 慧安公主清了清嗓子,春夏在一旁及时敲了一声铜锣,场上便安静下来。 “诸位应当都很疑惑,我朝历来便没有女子进学读书的先例,为何本宫一定要办这个女学。 第一,读书是一件百利而一害的事,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士子只要刻苦攻读,一切功名富贵华屋美人都可从书中获得。 你们虽都没进过私塾,可也知道,我朝重文轻武,男子若想建功立业,除非家有余荫,无不需读书科举做官。 即便多次落榜,不是读书的苗子,可会识字算数,出门采买都不用担心被人蒙骗,房契地契也都能了然于心。 家中有兄弟的,也能见到,父母双亲是如何苦劝哥儿好学上进的。若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