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_分卷阅读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 (第3/4页)

鼓巷,再去天坛就远了,他腿脚又懒,索性就在家里练。凌晨五点钟天还没亮,商宅里咿呀呀一嗓子,仿佛是鬼叫,仿佛是凶杀,惊得街坊四邻纷纷跺脚骂街,联名抗议。但是商细蕊并不就此罢休,他宁可被街坊骂娘,也懒得出城去找块空地。进而很聪明地发现,在每天早晨六点钟左右,那些穿大街过小巷的商贩们是很好的掩护。他们的嗓门比他还大,而且这时候大多数的邻居都起床了。自此,商细蕊修改了生活作息,每天晚起一小时,与商贩们一块儿上班。

    商细蕊一嗓子高昂绵长地喊出来,巷子那头仿佛是应和他似的,也喊了一声:“哎!卖油饼的嘞!鸡蛋饼红豆饼酱rou饼子嘞!甜口儿咸口儿都有的嘞!”

    锣鼓巷位于北平城南,乃是平民聚集之地,大概也就程凤台的那座王爷府宅鹤立鸡群,上得台面。此处商贩的吆喝声因地制宜,干而且倔,硬巴巴粗冽冽,像一根大棒子,直捣进人的耳朵里,很有点秦腔的意思。

    商细蕊眼神一燃,扯开嗓子吊了一个高腔。那位卖饼的大爷不甘示弱,回喊道:“孩子吃个鸡蛋饼,来年考上状元公嘞!姑娘吃个红豆饼,出门不用搽胭脂嘞!男人吃个酱rou饼,一膀子气力大如牛嘞!”

    从这一段来看,卖饼的大爷一嗓子能叨叨叨搁下那么多字儿不换气,显然胜过了商细蕊一筹。商细蕊来了劲头,找出中一段又急又快最考验气息长短的唱词顶过去。两人一来一回,街南街北,打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商细蕊心道好样的,翻遍我水云楼,还找不出这么一副嗓子的老生,从来山野多奇士,可惜投错了行。

    小来端着茶壶在旁侍候,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