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新政剧变 (第1/4页)
初夏,天一放晴,狗就开始吐出舌苔来,往树荫里钻。 人也只能待在屋内,把书来翻阅,把曲来听,以消长昼。 唯独在应天府的这一天,同样是天晴云淡而炎日高照时,一群青年小子倒是满头是汗地正排队进入新设的应天工业学堂。 没错。 在朱翊钧同意应天巡抚孙玮设学堂培养技术工匠时,就特别赐名所设学堂为应天工业学堂。 徐民式也没拖沓,为了尽快增加官利,一得到准予的旨意后,就立即招募考核了一大批青年进入工业学堂。 这些青年多是江南平民子弟,读了些书,认识几个字,但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基本上只读了一些书且在考科举上没有显示出多大潜力后就没再读书,而沦落为了家里的闲置劳动力。 之所以是闲置劳动力,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江南本来人多地少,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人均可耕地面积也就很小,所以家里有几兄弟的,如果不是去城镇里打工或给大户当长短工,那就只能造成劳动力被闲置。 然后因为安土重迁的思想,所以除非是生存压力很大的底层贫困者,否则大多数宁在家乡做无业游民,也不会出去谋生。 如今工业学堂出现,自然又解决了一些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尤其是读了一些书的。 朱翊钧没有中断张居正时代的改革,甚至以皇帝的身份,在让改革从经济领域衍生到军事和思想领域,如此情况下,大明这艘巨轮就仿佛真的在朝着一个与原历史不同的方向快速前进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