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节 (第2/4页)
话是这么说,但苏家夫妇怎么会省这些银钱,只让他好好读即可。 “最近订喜饼的人多,放心吧。”苏娘子安慰孩子们,“你爹爹年底的俸银也要发了,咱们家买得起。” 苏茵茵跟着点头,不过她还知道,喜饼订的人多了,寻常的点心卖得却少。 说来说去,还是要研发新品。 汴京各家点心铺已经卷起来了,他家不能落下。 奶奶会做二十八种点心,他们家已经学了十一种,但按照京城点心内卷程度,顶多再撑两三年时间。 创新,必须创新。 她都能做面了,肯定也能做点心。 苏茵茵回到房间,开始回忆做点心的方子。 按照她这几年的观察,京城百姓口味不一,从咸口到甜口,再到苦味,反正都能接受。 这当然也跟地域有关系,天南海北的官员商人带着家眷过来,自然形成多种口味。 比如说隔壁卖的是山东蘸酱,刚开始来买的,顾客们基本都是山东籍贯,但最近半年,多了不少本地客人。 所以,只要味道好,一定会有欣赏的顾客。 既如此,她也能放开手脚去做了。 总的来说分为两类,中式点心增加品类,后世现代西式点心试试水。 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梳理清楚之后,苏茵茵先定下要做的第一个点心,迷你枣泥酥。 最近正是冬枣成熟的季节,价格便宜易得不说,味道也好。 为何是迷你? 苏茵茵打算做一口一个的小点心,既不沾手,吃起来也更雅致。 按照京城点心内卷程度,这一步总会来的。 那为何又是枣泥酥? 做迷你枣泥酥用到的面粉,必须是高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