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3章:各方震动,女真归降 (第3/6页)
其中,“野人女真”地区最北,主要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以北、以东和“建州女真”以东北的地方,对比后世的中国地图,包括了松花江中游、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东达俄罗斯鄂霍次克海岸与库页岛。 另一说法是“女真族”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上述三部及“黑龙江女真”。“野人女真”是明朝官方的说法,实际上是由多个部落群组成,其中之一是居住在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的滨海地区的“东海女真”。 根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东海女真”分为“渥集部”、“瓦尔喀部”和“库尔喀部”。“渥集部”又称“窝集部”、“兀狄哈”。而“库尔喀部”又称“虎尔喀”、“胡儿胯”、“瑚里哈”。这些部落发展都落后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从西元1596年开始到西元1625年的三十年间,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多次出兵征伐“野人女真”。 其中一些人没融入满族,而是形成赫哲族、鄂伦春族。也有与某古亚细亚人如尼夫赫人(虾夷人)融合,居住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而此地在唐朝时被中原王朝称为“流鬼国”,因其朝贡者形貌丑陋如鬼。 西元16世纪前,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在的女真部落与“东海女真”则通称为“野人女真”。其中,生活在外兴安岭附近的女真人被称为“北山女真”,生活在精奇里江流域的女真人被称为“索伦部”,生活在小兴安岭区域的女真人被称为“尼雅哈部”。不过,“费雅喀部”属于“东海女真”,活动在乌苏里江流域。 “库尔喀部”属于“东海女真”,生活在后世的吉林浑春一带;“虎尔哈部”属于“东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