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娶就娶刘巧珍 (第4/6页)
意识观念对传统农村文化的冲击”路遥本人的性格就是一个人生事实上的悲剧,他的英年早逝无疑是我们巨大的损失,但他留给我们的对于城乡差异的理解却是巨大的财富。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中国青年最为躁动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使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有机会了解了城市生活,城市文明轻易地调动农村青年的想象。于是,像贾平凹说的那样“逃离农村来到城市,扒掉农民的皮”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高家林选择了“叛逆”:高家林的父亲“快四十岁上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但无法阻止高家林发出“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的反抗,和“我不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在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的善意的嘲讽和走进城市的事实,顺德老汉和高玉德代表的农村文化尽管对高家林爱得深切,但无疑城市对他有更大的诱惑,反抗、叛逆和改变是高家林的回报。 农村无疑是闭塞和封闭的,但又不可逃脱的有着某种束缚力量。高加林对农村的逃离和对刘巧珍的抛弃,暗示了他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体现出一个农村知识青年追求人生升华的大胆尝试和无畏的拼搏;高家林的再次回家种地似乎又受到了顽固的农村文化的束缚,不能变成“豆芽菜,根上一点点土都没有了”的本土回归与落叶归根“归根结底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落入“种田—城市—种田”的循环模式,路遥对“土地”或家园的理解,也从一个方面延续了现代中国作家的土地情结,或者说,只有农村和土地才是青年或人生的最后归宿。 城市与农村尽管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