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8章 看看雕兄要干吗 (第2/5页)
以其类玉也。” 古人用“虎魄”来指代“琥珀”,除以讹传讹的打虎故事,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外,还有九州古人对于老虎这种百兽之王的崇拜。汉代民俗著作《风俗通义》中,就记载了许多汉代与鬼神崇拜有关的丰富,其中就提到老虎在古人心中是神奇力量的的化身。“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而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是佛教七宝之一,据记载“皇帝朝珠杂饰为天坛用青金石,地坛有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也就是古时皇帝在祭祀天地日月时,分别佩戴不同材质的饰品。 九州出土最早的琥珀,是三星堆出土的,提起三星堆,但凡是个九州人,基本都耳读目染的很熟悉。首选想到的,也一定会是三星堆的青铜面具、金杖,、青铜人立相等等,但事实上,九州考古学家发掘出最早的琥珀,就出土于三星堆的一号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一号祭祀坑被发现,在坑口东南壁正中及东南壁东侧、西南壁南侧,各开有巷道与坑口垂直相通,坑内掩埋的器物有铜器、金器、玉器、石器和陶器等共计四百二十件。另外还有骨器残片十件,象牙十三枚,海贝六十二枚,以及三立方米左右的烧骨碎渣,然后就是一枚心形琥珀。 这样一枚心形琥珀吊坠,根据发掘考古报告描述,高五点一厘米,呈心形,上端残缺,中有穿孔贯通,两面阴刻纹饰,一面为蝉背纹,一面为蝉腹纹,其中蝉背纹与金沙心形金箔和人面纹玉璋纹饰相同,为九州现今馆存琥珀中,最有价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